观点网讯:4月27日,深圳市作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的湿地资源,出台《深圳市湿地保护规划(2025—2035年)》,旨在系统推进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支持国际湿地城市和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深圳湿地面积达347.88平方公里,其中滨海湿地占比77%,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重要“中转站”,也是全球黑脸琵鹭主要越冬地之一。
该规划对深圳市全市域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开展顶层设计,确立了湿地保护管理目标、总体布局、保护修复重点和保障措施等内容,是统筹指导深圳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行动纲领。规划提出,到2030年,建成国际湿地城市;到2035年,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湿地生态功能和综合效益充分发挥、湿地保护管理水平全球领先,建成国际一流的滨海湿地城市。
《规划》立足深圳,放眼全球,以建成国际一流的滨海湿地城市为总目标,从提升湿地治理能力、推动全球红树林保护修复、增强湿地生态功能与福祉三大维度提出争当“全球滨海湿地治理典范践行者、全球红树林命运共同体构建者、全球湿地与城市共生共荣引领者”的分目标,并提出9项策略。这些策略包括立法先行、区域协同、分级分类创新保护管理体系、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科技赋能提升智慧管理能力、示范引领打造保护修复样板、万物共生守护物种美好家园、系统联动促进城市湿地再野化、湿城共荣创新融合协调发展等。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