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女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QDII业绩首尾差68个百分点,机构调仓正上演“东升西落”

2025-04-22 18:43:00 0

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波动继续,QDII基金业绩呈现显著区域分化。

Wind数据显示,全市场权益类QDII产品中,业绩居前者均为重仓港股或A股的基金,而“含美量”较高的产品则面临业绩压力,甚至业绩垫底。区域配置的差异,使得QDII产品的首尾业绩拉开68个百分点。

以港股、A股为代表的“大中华”资产正取代美股,成为跨境投资业绩的核心胜负手。这也倒逼基金经理们加速调整区域配置。最新披露的基金一季报显示,已有多只QDII产品大幅减持美股,并将仓位逐步安置在A股和港股市场。

“短期内,全球市场的波动性在收窄,后续窄幅震荡的可能性较大;未来1~2个月,美元资产的波动都可能会比较大,短期内需注意规避风险。”长城基金高级宏观策略研究员汪立对第一财经表示,市场可能会依次按照黄金、有色、权益的顺序配置,低吸可能是较好的应对策略。

仓位“东升西落”

今年以来,美股市场震荡加剧,与港股上行姿态形成对比。数据显示,截至4月21日,纳斯达克指数、纳斯达克科技市值加权指数年内分别下跌17.81%、19.86%;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同期上涨6.66%、9.38%。

两地市场走势的分化,直接影响了聚焦相关市场的QDII产品业绩表现。以国际(QDII)基金中的股票型和混合型产品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1日,在268只QDII产品(仅计算初始基金,下同)里,业绩前10均为重仓港股或A股的QDII产品,而后十名的产品则多为“含美量”较高的基金。

具体而言,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今年以来涨幅达到46.41%,从一季报来看,该产品投资港股的比例为86.48%;南方香港成长、工银新经济人民币、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等6只年内业绩在20%以上的产品,A股和港股的合计仓位均在82%至98%之间。

而业绩垫底的华夏全球科技先锋人民币,同期跌幅为21.72%。最新持仓显示,该产品投资美股的比例在66%。年内跌幅在20.68%的华宝纳斯达克精选A,美股持仓则在九成以上。这组数据也表明:持仓区域的差异,造就了首尾68个百分点的收益差距。

“含港量”的多少成为QDII产品业绩的关键因素,这也倒逼机构调整策略。记者观察多份QDII基金的一季报数据发现,已有多只产品大幅削减美股仓位,转而投向港股和A股市场。这场调仓风暴中,头部机构动作尤为果断。

以易方达全球成长精选A为例,其最新美股仓位从48.26%降至12.05%,单季度减少超过36个百分点;而港股和A股仓位均有提升,两地合计投资比例提升近三成至62%。同时,该基金调出资金重注港股,其前十大重仓股的港股数量从2只增至8只,腾讯控股、泡泡玛特的加仓幅度为182.2%、393.92%,阿里巴巴-W、中国联通、中芯国际、快手-W、上海复旦均为首次跻身重仓序列。

同样逃离美股的还有融通核心价值A,其去年底的美股仓位为52.38%,而今年一季度迅速减半至24.22%;该产品把资金逐步安置在港股市场,仓位从20.48%提升至54.94%,增幅超过三成。

不过,也有基金经理出现相反的操作。如长盛环球景气行业、华夏移动互联人民币均提升了五成以上的美股仓位,同时降低对A股或港股市场的配置。截至4月21日,上述两只产品年内均跌超15%。

据第一财经初步统计,较之去年年底,有近70只QDII产品在今年一季度压缩了投向美股的仓位;有82只产品对A股或港股市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加仓,目前仓位保持在五成以上的产品有上百只。

配置策略有何变化

“今年年初,我们判断港股科技股相对美股科技股有明显的估值性价比。”融通核心价值基金经理何博、程越楷表示,基于此,该基金降低了美股仓位,将更多的股票仓位配置在估值性价比更突出的港股科技股上。短期而言,从性价比角度考虑,产品持仓偏向港股,未来将在中美科技资产中进行适度轮动交易。

有类似操作的易方达全球成长精选基金经理郑希也认为,随着美国经济基本面的相对弱化以及日本逐步进入加息通道,全球流动性进入再平衡阶段,全球资本市场波动率会放大;港股以及境内资本市场流动性压力减小,国内资产估值大概率逐步进入上行区间。

汇添富全球消费人民币基金经理郑慧莲同样减持了一些高预期的美股,尤其是可选消费领域,因为“它们可能存在‘基本面前景跟不上市场的高预期’的风险。而有些公司的基本面情况可能还存在恶化,股价的下行风险就更大了”。

不过,随着二季度的投资窗口开启,受美国关税政策冲击,此前走势强劲的港股市场近期有所回落,截至4月22日,恒生科技指数跌超9%,多只重仓港股的QDII产品出现大幅回撤,如国泰君安中证香港科技指数A下跌10%以上。

那么,在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机构投资者如何看待未来的市场机会?

汪立分析称,对于市场而言,宏观事件的冲击在逐渐消退,在政策资金救市后续力量减弱的情况下,市场可能逐渐回归基本面定价,一季报可能是4月底前的交易主线。当前市场仍有流动性支撑,下行空间不大,但上行也缺乏催化,市场短期内可能处于窄幅震荡状态。

“近期受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港股波动加大,A股长期资金涌入对盘面形成较好支撑,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通,稳定香港市场波动。”摩根士丹利基金多资产投资部对第一财经表示,后续如果关税政策不确定性短期消散,海外股市技术性反弹,港股资产如科技、消费或是不错的布局方向;A股方面则重点关注红利资产与内需消费板块,看淡中游配置。

“美国粗暴的关税战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也进一步增加了美国经济和美元体系的风险。因此,美股、日股以及中国台湾、越南等新兴市场的回撤很大,未来下跌风险依然未充分释放。”创金合信全球芯片产业基金经理刘扬称。

刘扬认为,中国经济极具韧性,同时与上一次贸易摩擦相比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中国从去杠杆的初期演化到新一轮加杠杆的前夜,因此,A股和港股的市场预期更好,更具有投资价值。

“待海外市场调整到位,或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整有了进展,再或者新一种具有爆炸性的科技创新出现等,这三大条件有一到两个落地,则将再次迎来增配海外科技资产的时机。”刘扬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