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在外面打工,现在家门口就能月入四五千。”年仅三十出头的村民符志芳一边制作豆棒一边炫耀。在毕节市大方县六龙镇的营盘村,100多家小作坊星罗棋布,一口土灶就能养活一家人。
村支书欧启云算过账:“谁家要是能摆三口灶,年收入就能比肩城里白领。”

同样在毕节市大方县的一家豆干生产厂,工人们将晾干后的豆干整齐码放,依次装入食品袋发往国内外市场。

大方县豆香源食品生产厂厂长胡从锋告诉记者:“我们的豆干主要销往浙江、上海这一带,东南亚我们也有销路,一年的销售额在250万元左右。”

作为“中国豆制品之乡的”毕节市大方县,一块小小的手撕豆干,全县豆制品年产值达到3.5亿元,甚至卖到东南亚等地。从家庭作坊到现代工厂,从街头小吃到网红美食,这门传承300年的豆干手艺,如何让村民在家门口致富?

好水+好豆=“豆干界天花板”。大方豆干的“出山密码”就藏在这里。大方县六龙镇营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欧启云说:“我们制作豆干用的是本地纯净的地下水,做豆干的原材料黄豆也是我们本地的,蛋白含量很高,做出的豆干Q弹有劲、豆香味浓。”

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做精加工端,当地还打造了“干品”“鲜品”两大产业园区,将具有现代技术和设备的企业招商入驻,贵州亿豪豆制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预计投产后,每年生产豆皮、腐竹等产品2.84万吨,产值达3.6亿元,带动就业450人以上。
“我们园区总占地77亩,厂房有8栋,每个车间的面积是3000平方米,预计4月底开始试生产。”贵州亿豪豆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刚说。

在豆制品产业的沃土上,大方县绽放出璀璨的美食之花。豆干火锅、豆干烙锅等创新美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将传统豆制品演绎出万千风味。
在当地一家豆干火锅店内,氤氲的热气中飘散着浓郁的豆香。老板段传凤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一边自豪地说:“二十五年如一日,我们坚持选用六龙本地作坊的豆干。旺季时一天要接待120桌客人,豆干用量超过2000片。”这片小小的豆干,不仅成就了一年六七十万元的营收,更承载着无数食客的味觉乡愁。

大方县工信局副局长 章军
大方县工信局副局长章军表示:“我们将围绕豆制品产业,做细规划清单,编制大方县豆制品产业发展规划细化措施;做优原料端,加强大豆品种的培育,计划打造9个原材料种植基地,种植大豆13.5万亩以上;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争在2028年实现豆制品产业产值达15亿元。”
记者: 林佳艺 刘鹏程 大方融媒 郑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