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大棚内,市民手挎果篮穿梭其间;休闲乐园里,亲子家庭体验露营农耕之趣;村咖里,游客品味着乡村美学魅力……春夏交替之际,亭湖乡村旅游活力绽放,迎来八方游客。
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路径,充分整合自然禀赋和人文底蕴,着力构建田园美、人文美、生活美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田园升级
带你走进“向往的生活”
“加油!冲过去,拿到鸡蛋就行了!”在位于新兴镇新场村的外婆农场里,一场热闹刺激的“野外生存挑战”正在进行,孩童们在“鸡舍突击战”中笑靥如花,父母们则在传统土灶前烹饪农家菜肴。这般充满烟火气的场景,已成为新场村的周末常态。

每逢节假日,村口的停车场总是一位难求。新场村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与丰富的旅游场景,创新打造“生态+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建设集景观游览、民俗体验、农事研学于一体的综合型农旅项目,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清明假期,我们推出了‘春日出桃·花香食野’亲子自然手作体验主题活动,吸引游客3000余人次,‘五一’假期还将推出升级版的农耕体验。”外婆农场负责人曹磊介绍,农场利用通榆河西侧千米绿化带打造“森呼吸”走廊,将农耕、劳动教育基地、自然学校、乡村民宿、生活馆餐饮、生态养殖基地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新建农耕文化长廊与百草园实践区,让传统文化在互动体验中焕发生机。
为将流量转化为“留量”,新场村正加快实施“时光里”农家院落改造项目。“我们计划打造沉浸式田园生活综合体,让农旅融合成为新场村的‘金字招牌’。”该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沈为华说。

品牌赋能
传统农业迸发新活力
在南洋镇月青村的桃林里,果盛家庭农场负责人仇春辉正在进行林间管理。这位从“种植小白”蜕变为技术能手的农场主,不仅组建起专业高效的青年创业团队,还注册“亭甜”商标,推动冬桃产业升级。“赏花旺季刚刚过去,现在正是疏花疏果的关键期,等到了采摘季,会更热闹。”仇春辉说,如今的果盛家庭农场面积已达200多亩,年产量近30万公斤、销售额突破500万元。

在月青村,像果盛家庭农场这样的林果种植基地还有很多。随着特色种植业的快速发展,月青村也成为名副其实的采摘“网红村”,形成“一品主导、多品开花”产业化经营模式。为让优质农产品走得更远,月青村通过统一包装、电商推广等方式,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草莓、冬桃、葡萄等农产品畅销周边城市,林果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从三月赏花经济到七月采摘热潮,这个曾经的传统农业村庄正演绎着“四季有景、月月可游”的产业振兴新故事,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感受桃花源般的诗意生活。

艺术点睛
特色场景“圈粉”无数
黄尖镇兴农村,这个毗邻丹顶鹤保护区的滨海村落,正以“艺术活化乡村”的创新实践惊艳世人。在潮间带艺术村,夯土墙上绘制的梵高《星空》、莫奈《睡莲》等油画尤为“出圈”。

“出圈”背后,是兴农村不断拓展的文旅新场景。兴农村借力潮间带艺术村项目实施,创新开发“村民+艺术+民宿”经营模式,鹤龙农场、自然艺术中心、国际油画村、单向空间等区域深受游客欢迎。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来自周边城市的游客络绎不绝,纷纷前来探寻这份古朴与现代艺术完美融合的美好。
“从市区开车40多分钟就能抵达,在这里心特别静,完全放松下来了。”游客杨霞在潮间带艺术村的单向空间里,喝着咖啡,品尝着特色糕点,度过一个悠闲而惬意的午后。兼具城市精致感与田园松弛感的“村咖”,为年轻人对冲紧张生活寻得一片“世外桃源”,也为兴农村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依托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优势,兴农村正全力推动旅游、文化、民宿于一体的休闲观光新产业新业态,积极打造长三角生态艺术旅游目的地。一幅“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黄海之滨徐徐展开。
从绘就美景生态新图景到激活美丽经济新引擎,再到缔造美好生活新境界,亭湖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笔,在广袤沃野间写下“三美融合”生动注脚,让美丽乡村催生更强共富动能,用创新实践擘画城乡共美时代画卷。(撰稿丨冯雯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