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8日,佛山市南海区召开2025年电力工作会议暨电力装备智造产业推进会。会议通报,去年,南海实现全社会用电量超33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5%。今后三年,南海将实施三年电网投资倍增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总投资约100亿元,大幅提升南海供电能力及供电可靠性。
推介会上,南海电力企业和社区代表分别介绍了企业发展和新时代乡村电气化建设的工作部署;南海电力设计院介绍了南海区电力产业柔性研究院工作思路及南海新型储能产业规划概念;南海区科技局代表与南方电网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代表共同签订业务合作框架协议,接下来,南方电网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在南海打造电力能源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促进高价值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会上,南海区区长王勇表示,要把握规划科学的维度,把握基建高效的原则,把握服务优质的标准,把握产业集群的优势,把握区域协同的先机,推动南海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打造千亿级电力装备智造产业集群。
供电量效双升创新高
电网建设签订任务书
会上,南海供电局通报了2024年电力建设情况,部署了2025年重点工作。
2024年,南海供电局统筹抓好电力保障供应、电网规划建设和优化用电营商环境等工作。数据显示,去年南海全区全社会用电量337.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8%。其中,工业用电量188.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1%;南海电网最高负荷3次创新高,达609.33万千瓦,同比增长4.01%。在全区电量、负荷双增长的形势下,去年南海未发生拉闸限电事件,供电可靠性指标持续提升。
2025年,南海供电局将聚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升电网项目发展质效,强化电力供应保障能力,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优化电力服务创新举措,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标杆。为此,南海供电局将重点推进电力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电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和用电营商环境改革。
根据上级部署,2025—2027年,南海区将开展三年电网投资倍增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总投资约100亿元。预计到2027年底,计划建成投产变电站14座,电网容量增容约276.3万千伏安,届时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将再创新高。
在三年行动的开局之年,南海供电局因地制宜制定各镇街电网规划“一镇一册”,为属地电网建设布好局。会上,南海区政府与南海各镇街签订《南海区电网建设工作任务书(2025年)》,助推电力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产业升级协同发展。

南海区政府与南海各镇街签订《南海区电网建设工作任务书(2025年)》。通讯员供图
技术驱动创新
储能赛道发力突围
在随后召开的电力装备智造产业推介会上。广东中鹏电气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作为南海电力企业代表发言。据介绍,该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驱动、新能源赛道深耕、产能协同扩张,为南海“稳供应、抢赛道、优发展”的电力工作目标提供支撑,并努力成为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典型标杆。
作为南海大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要举措,2024年南海已完成首批12个“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的新时代乡村电气化建设,供电服务与人居环境均得到显著提升。2025年,南海乘势而上,对第二批30个“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开展新时代乡村电气化建设。狮山兴贤社区作为“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准备联动狮山供电所共同打造南网E站,开展全方位的电气化建设,通过隐患排查与综合整治,有序调整,美化乡村环境、消除安全隐患同时提高供电可靠性。
今年2月,由南海电力设计院担任院长单位,南海电力产业柔性研究院揭牌,汇聚政府、南方电网、电力设备企业、科研平台、院校等力量,力争在6年内实现300个研发项目立项,200项成果发布,100项成果应用。
会上,南海电力设计院介绍了南海区电力产业柔性研究院工作思路及南海新型储能产业规划概念。现阶段,该研究院的工作思路重点在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科创成果双向转化流动,以“产品+服务”擦亮“南海智造”品牌。
在南海新型储能产业规划方面,南海规划布局电网侧储能电站,以实现就地功率支撑、削峰填谷,同时兼顾系统调频、提高供电可靠性等作用。南海工商业发达,用户侧储能市场潜力巨大,南海将鼓励存量工商业企业、学校、医院等配置用户侧储能。同时,南海将会以市场为主导,加快推动用户侧储能产业的发展。

2024年1月,南网储能公司在南海狮山投资建设的佛山宝塘储能电站投产。这是粤港澳大湾区最大规模的新型储能电站。资料图片
共建转化加速器
“五个把握”筑牢智造千亿高地
会议现场,南海区科技局代表与南方电网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代表共同签订“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业务合作框架协议。此举标志着南海在“双碳”目标引领下,迈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加速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步。

南海区科技局代表与南方电网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代表共同签订“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业务合作框架协议。 通讯员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接下来,南方电网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南方电网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能源转型的核心投资平台,将依托科技成果转化核心功能,联合高校成果转化中心,在南海实体化运营电力能源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推动高价值科技成果优先由南海本地企业生产与落地,助力南海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对标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标准,打造具有复制推广能力的成果转化南海经验做法。
会上,王勇表示,要把握规划科学的维度,因应南海未来经济发展需求,立足长远打算,新型储能产业要通过规划形成合理的结构,涵盖工业园区供电、乡村电气化建设等,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全面覆盖;要把握基建高效的原则,提升投资效率,确保资金持续稳定,规划可以超前谋划,但要确保设计实用,避免无效设计,通过施工统筹管理,确保项目工程如期建设交付;要把握服务优质的标准,做到服务直达用户,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企业成本,通过智慧管理做到精准高效,进一步做好成本控制。
此外,王勇强调,要把握产业集群的优势,推动科创集中研发、资源集约利用、市场集体规范;要把握区域协同的先机,对接拓展应用场景,形成产业先行示范,构建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有效融合的根本机制,打造区域品牌和一流营商环境。王勇要求,南海区各部门和镇街要做好服务,将电力产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石夯得更实,加快打造千亿级电力装备智造产业集群,为南海经济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能。
采写:南方+记者 林洛峰
通讯员 郭宏滨
【作者】 林洛峰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